到這些國家旅行 當心染上「萊姆病」!
2016/10/04 19:43 記者 許碩穎 報導
疾病管制署今(4)日公布新增1例境外移入「萊姆病」確定病例,患者出現臉部麻痺、手腳長出皮疹等現象。究竟,擁有可愛名字的疾病,到底是什麼?
這名萊姆病患者是台灣籍女性,60歲,與家人長期旅美於麻州,上個月11號就出現右臉麻痺、手腳有皮疹等情形,旋即至當地醫院治療。14日返台後,因症狀未改善,又到了醫院就醫,也告訴醫師在美國就醫曾已確診罹患萊姆病。
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,萊姆病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,藉由被感染的蜱(俗稱壁蝨)叮咬而傳播,不會人傳人,在自然界中,蜱主要寄生在野外的鼠類身上,所以人類會因被感染的蜱叮咬而遭到感染。
萊姆病潛伏期為3至32 天(平均7至10天),70%至80%感染者會出現遊走性紅斑,感染初期會有頭痛、發燒、淋巴腺腫大、肌肉疼痛、喉嚨痛、頸部僵硬等類似感冒的症狀,若無妥適治療,後期可能會出現心臟或神經系統異常。
羅一鈞指出,我國今(2016)年截至目前共2例萊姆病確定病例,都是由境外移入,個案分別為瑞典籍與本國籍,感染國家為瑞典及美國。近10年(自2007年起迄今)國內萊姆病確定病例數共計12例,均為境外移入病例,包括本國籍7例、美國籍4例及瑞典籍1例;感染國家以美國8例最多,其次為歐洲國家包括丹麥、英國、德國及瑞典各1例;無死亡病例。
萊姆病主要分布於全球溫帶區域,如美國(尤其是東北部)、北亞、中亞、加拿大、南美洲,以及鄰近的日本、韓國及中國大陸等地。羅一鈞提醒,民眾至上述地區旅遊時,可著淺色長袖衣褲、手套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,將褲管紮入襪內,並於皮膚裸露處塗抹防蚊蟲藥劑;返家前應檢查是否遭蜱叮咬或附著,並儘快沐浴及換洗衣物;如發現遭硬蜱叮咬,應用鑷子夾住蜱的口器,小心將蜱摘除,避免口器斷裂殘留於體內,並立刻用肥皂沖洗叮咬處,降低感染風險。如出現疑似症狀,請儘速就醫,並告知旅遊接觸史以利醫師診斷治療。
真要命!到北海道千萬別被牠咬
2016年08月16日06:53
到日本北海道遊玩得特別留意了!昨天北海道傳出一名中年男子,於上月中旬在草叢裡不小心被蜱蟲咬了,竟得了蜱媒腦炎,於13日病逝。這是蜱媒腦炎於1993年在北海道出現後的第二起病例,也是第一起死亡病例。
朝日新聞》引述日本厚生勞動省網站的說明指出,造成蜱媒腦炎的是黃病毒(Flavivirus),在北海道部分地區有發現這種病毒。
蜱媒腦炎並不會直接人傳人,患者是被帶有黃病毒的蜱蟲叮咬而被感染,潛浮期約7-14天,會有包括發燒、肌肉痛等類似流感的症狀,之後發展成腦膜炎,有暈眩等症狀,也可能變成腦炎。在其他國家有一些死亡病例。全球每年約有6000人感染蜱媒腦炎,多的時候甚至達1萬人。
蜱蟲生長於森林或沼澤的斜面,不會出現在民宅。日本厚生勞動省呼籲民眾到郊外草叢處,要穿長袖衣服和長褲,並噴灑防蟲劑。(國際中心/綜合外電報導)
蜱蟲照片(來自網路)
【聯合晚報╱林尚賢】
由於不是所有第一線醫生對硬蜱都有正確的認識,還是要呼籲山友加強對硬蜱的了解,萬一不幸在山野中被附身,下山就醫時能夠提供正確的資訊給醫生以便提供正確的處置,一旦遭受叮咬,要立刻拔除,若在24小時內拔除,則感染率為30﹪;等到叮咬超過48小時,則感染率就達100﹪了。萬一不幸被叮咬,要立刻到醫院填寫1048表(法定傳染病通報表),抽血檢驗;若為陽性反應,則醫師會施以盤尼西林等抗生素治療,早期發現,則治癒成效良好。
根據朋友跟”硬蜱”交手數次的經驗,有成功移除的,也有必需下山就醫的,他說對付硬蜱千萬不能硬碰硬,不但不易移除,反而會越咬越緊,最好是用軟攻的方式,塗一些綠油精或是白花油等刺激性液體等個15~20分鐘讓硬蜱自動離開宿主 。
他曾在南美亞馬遜河自助旅行時看過有捷克人被咬,捷克人他說他們國家很多人因為被這個咬感染而死亡,他們是用香菸葉還有灰,泡水敷在上面讓它自己跑掉,這是亞馬遜原住民的方法,它想要跑掉就會自己跑掉。
其實硬蜱在台灣山區並不罕見,在八通關古道東段、西巒大山都有山友被叮咬紀錄,大家還是要小心預防,除了應穿著長袖衣服,並將褲管紮到襪子來阻止硬蜱侵入,另外還可在身上及衣褲上噴灑防蚊液﹝香茅油、樟腦油等﹞來加強效果,如果被硬蜱附著,下山後盡快去大醫院看感染科以抗生素作預防性投藥。
【2007/12/22 聯合晚報】
三千日本皇軍 不敵高山怪蟲「八隻腳 」
◎金尚德
多年前登山時,曾經聽原住民朋友談到一種「會吸血、八隻腳,而且一被咬到,會很難拔除的小東西」,而這種怪蟲的名字就叫:「八隻腳」。
從原住民獵人的話中可以體會到,一旦惹上了這種怪蟲,會是一件「極麻煩」的事情。只是登山十幾年,還不曾真正親眼見識過,想必也只是種稀有物種罷了。原來的不以為意,卻在今年底的一趟卡拉寶之行,夜宿工寮時,在同行伙伴的大腿上,終於開了眼界。活生生的「八隻腳」,不僅比想像中來的大,而且真的體會到了多年前獵人口中那種「拔不掉」的恐懼感。這隻小小的蟲子,在它生命最後終結的最後一小時裏,飽嚐了世間各種最殘虐的酷刑:酒精焚身、樟腦油浴、烙鐵貫頂…,凌遲至死猶不鬆口,堅忍赴死的執著精神,令人不禁毛骨悚然。
最後,三個人七手八腳的以針尖挑開受叮咬處的皮膚,才將這隻已經死掉多時的「八隻腳」拔出。簡單消毒後,包紮傷口。在伙伴不幸被叮咬後,隔天的行程裏,短短一個多小時穿越森林的過程中,眾人身上、帽子、手套及背包都陸續出現「八隻腳」,我們像似掉入了「八隻腳」的巢穴中,使得一向習慣活動於中級山的我們,也得沒命奔逃,至今仍餘悸猶存。
下山後,我們請教了國防醫學院「寄生蟲及熱帶醫學科」的師健民主任,將補捉到的活體送交該院解剖研究,並藉師教授瞭解到對「八隻腳」的正確認識。其實「八隻腳」的學名為硬蜱,是一種以哺乳類動物為宿主,而吸其血液的節肢動物。由於它的口器有倒刺,一旦插入皮膚開始吸血後很難拔除,而硬蜱可怕之處還不止於此,更嚴重的是經由其叮咬後會傳染一種近十年來才發現的「萊姆病」。患者在被叮咬3-30天會出現「萊姆病」的第一期症狀,有類似感冒頭痛發燒、或遊走性紅斑的發生,紅斑的大小會因發生位置不同而有異,一般在手腳約有3-5公分,在身體上則會更大。數週至數月會進入第二期症狀: 如慢性關節炎等,或可能影響心臟功能不正常等。而「萊姆病」最可怕之處在於潛伏數月甚至數年後,才會進入第三期症狀,主要症狀有關結變形、關節炎、腦膜炎、顏面神經麻痺、心臟病症等症狀。
對於如何預防硬蜱的叮咬,除了應穿著長袖衣服、並將褲管紮到襪子來阻止硬蜱侵入,另外,還可在身上及衣褲上噴灑防蚊液來加強效果﹝香茅油、樟腦油等﹞。在國外已有「萊姆病」疫苗問市,但僅有70﹪的預防效果,師教授建議在戶外可以藉由定時檢查身體來預防:一旦遭受叮咬,要立刻拔除,若在24小時內拔除,則感染率為30﹪,與注射疫苗具有同效;等到叮咬超過48小時,則感染率就達100﹪了。萬一不幸被叮咬,要立刻到醫院填寫1048表(法定傳染病通報表),抽血檢驗;若為陽性反應,則醫師會施以盤尼西林等抗生素治療,早期發現,則治癒成效良好。
其實早在1914年的「太魯閣討伐」戰爭之中,就有文獻記載,討伐軍於卡拉寶社設置軍司令部後,因為士兵飽受「跳蚤」過多所苦、及飲水不足等因素,僅留駐短短三日,便放棄腹地寬闊的卡拉寶,而將指揮中心移往他處的敘述。以我們此次在卡拉寶社遭逢如此高密度的「八隻腳」來看,八十六年前隨軍記者所言之「跳蚤」為害,會嚴重到影響大軍得遷移的地步,以當時人們對蜱類瞭解的程度而言,或許所指正是硬蜱;更別說是對於皮膚紅斑騷癢等症狀的誤判,則是直到七十年後才為世人所知悉的「萊姆病」初期警訊了。
這次遭「八隻腳」叮咬的同伴,在檢驗後證實受感染了「萊姆病」,並已接受治療中;對於經常從事戶外運動的朋友,不妨抽空去驗個血,並提高對蜱類應有的認識與警覺,以保身體健康。
';$(".articleExtAd").append(notVIP);setTimeout(function() {$('.top-toolbar').data('top-toolbar').setAD({title: "990526.\u786c\u8731\u54ac\uff0c\u600e\u9ebc\u8fa6\uff1f\u7acb\u523b\u62d4\u9664\uff01\uff08\u9664\u4e86\u879e\u8757\u4e4b\u5916\uff0c\u60a8\u9084\u5fc5\u9808\u5c0d\u786c\u8731\u6709\u6240\u8a8d\u8b58\uff09",label_id: 33,label_name: "\u5065\u5eb7"});}, 2000);


- 日誌
- 相簿
- 影音
kenneth.teng's 新文章
- 歡迎光臨翠湖居士的部落格,點入觀看翠湖居士的聯絡方式
- 翠湖居士山海經<參>(2020年11月28日更新)
- 咖啡豆不放冰箱會發霉?專家警告:自己買豆回家煮咖啡,千萬別做的三件事(轉載)
- 2017-10-26.跟著火車去旅行:牡丹火車站
- 如何在Windows 10作業系統中開啟Administrator帳戶解決某些檔案或是資料夾無法刪除的狀況
- 20171024.20名驢友淩晨被困野山獲救 6年進山救援超過百次 警方提示不要微信、QQ隨意組團登山
- 2017-8-29.暖暖基隆河追火車
- 一個人值不值得交往 就看他疲憊時的模樣
- 蜻蜓界的巨無霸:無霸勾蜓。作者:葉文琪(林業試驗所研究人員)
- 佛教百喻經「欲食半餅喻」
- 小蘇打粉與檸檬酸





Powered by Xuite
姓名:Kenneth Teng

離婚證人